今年这天儿可真够旱的,我们村好些人地里的庄稼都快蔫儿。我家那口老井也见底儿,吃水都成问题。琢磨着还得再打口新井。可是这井打在哪儿我可是犯愁。
我先是在村里转悠,想看看别人家的井都打在哪儿。我们村这地势,西边高,东边低,按理说水往低处流,是不是在东边打井更容易出水?
听村里老人说,打井可不是光看高低,还得找水脉。这水脉在哪儿?我又开始琢磨。有人说,那种三面环山的地方,像个撮箕似的,水都往那儿汇,在那附近打井准没错。
这说法有道理
我家屋后头就有一块地儿,挺像那么回事儿。光凭这个也不能完全确定,还得再看看。
我又想,这有水的地方,植物长得肯定旺。于是我就开始观察周围的植被。你别说,还真让我发现点儿门道。屋后那块“撮箕地”边上,有几棵老柳树,长得那叫一个茂盛,比别处的都精神。这说明说明这地底下可能有水!
为确认,我又想个招儿。夏天那会儿,我特意观察这块地。大热天儿的,别的地儿都晒得干巴巴的,就这块地还湿乎乎的,看样子底下真有戏。
开始打井
心里有底儿,我就找几个打井的师傅,把我的想法跟他们一说,他们也觉得这地儿不错。说干就干,机器一响,这就开工。
打井的过程也挺有意思。打出来的都是干土,打到十几米深的时候,开始见湿土。我心里那个激动,有门儿!再往下打,水就咕嘟咕嘟冒出来!
这口井,足足打三十多米深,水量特别大,水质也清凌凌的。这下可好,别说吃水,浇地都没问题!
打井真不是个容易事儿,不能光凭运气,得仔细观察,多琢磨。
老祖宗传下来的那些经验,像“撮箕地,找水Zui有利”,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观察植被、观察夏季时候的湿度,也能帮助咱们判断地下有没有水。